又是一年“双十一”,经过多年营销,许多人对“双十一”的热情已经大不如以前,对商家的套路也开始厌烦,但围观高校,“双十一”的氛围依旧浓厚。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双十一”预售首日,18-35岁消费者占比超过70%,年轻群体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双十一”的参与者年龄段正在“下沉”,而这其中,大学生们做了不少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不同,这届高校生今年一踏入校园时,就曾受到过社会高度关注。据教育部公开数据,今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为1078万,相比去年增加7万。据计算,近年来高考整体录取比例为80%左右,也就是说,今年有800多万人走进大学,成为了一名大一新生。
“大学生”这一人数众多的身份标签意味着高关注度与强共鸣感,相关的话题总是热度很高,前段时间关于“消费力”、“生活费”、“购买力”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阅读量破亿,讨论量数万:
#大学每月生活费多少合适#
#这届大学生有多能买#
#大学生活费一个月一千够用吗#
#大学生活费最大的一笔支出#
#这届大学生消费力有多强#
……
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观点不尽相同。
①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
大部分由父母出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的提高保障了充足的给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0年的七年间,全国居民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变为原来的1.76倍。
但与此同时,这些年赚得多了,花得也变多了。
自改革开放初1978年至今的42年间,物价涨至原来的6.9倍,2013-2020年的7年间物价变为原来的1.15倍,相比之下虽物价整体上呈不断上涨趋势,但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略高一些。
据《2020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被调查的来自全国100多所院校的15860名大学生,大部分每月可支配生活费集中在1001-2000元区间,全体受访者平均每月可支配生活费约为1954元,是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86%。
有数据显示,199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月均基本生活费约为250元,至2020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已经是原来的8倍。
与《2016年大学生消费理财报告》相似,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依然是父母(家人),其他主要来源也同样是奖助学金及补贴、校外兼职或勤工俭学,大体分布不变。
此外,2016年报告中还提及:年级越高、学历越高的大学生,收入来源越多样,如毕业班学生中兼职创业的比例较高,研究生中参与科研项目获得经费或拿奖学金的比例更高,因而生活费中父母来源的比例也较低。
②高校云集的北京
大学生生活费引领全国
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不同大学生该如何赚取生活费,所需的生活费自然也就不同,据《2019大学生消费报告》数据,高校云集的北京,在校大学生月均生活费领先全国,达到2400元。
月均生活费超过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的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均接近2000元大关。
这一数据引起了网友热议,甚至有不少上世纪90后网友隔空喊话:“这几乎是我们当年生活费的两倍”,也有人在讨论,不知道当年不到千元的生活费,是怎样度过一个月的。
同时,根据《2020年中国北上广深地区大学生火锅消费行为洞察报告》,2020年北上广深四地在过去半年有火锅消费经历的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约为2705.5元。
有火锅消费经历是否意味着偏高的生活费我们不得而知,但一线城市的饮食费、住宿费、交通费较高却是实实在在的。此外,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对完善、出行便捷,商场、电影院、KTV、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娱乐休闲场所也相对数量多、覆盖广,生活在这里的大学生可能拥有更多元的消费选择与消费意愿。
其实每个月父母会给大学生多少生活费,这个并没有具体标准,主要还是根据家庭自身经济条件量力而行。而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第一次掌握经济的主动权,也是培养自身正确消费观的机会。
③大学生的钱都花在了哪?
时间倒流回90年代大学生该如何赚取生活费,受限于特定时代发展的消费环境,彼时大学生的生活费开支里,饮食消费占据大头,恩格尔系数高达89.4%。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2007年时,大学生的衣着、娱乐开支已经成为一笔不可忽视的开销。而至当下,大学生的消费场景更丰富多元,饮食消费的占比已经下降到半成以下。
可以看出,在1994-2007年间,大学生每个月饮食消费支出仅由89.4%下滑至83.8%,但截至2018年,饮食虽然仍旧是占比最大的消费支出,但已仅占43.9%,大学生们将其余生活费用在了结构更为丰富的消费中。
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分层更加细化了,对于衣着的支出整体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美”的追求;“异军突起”的各路奶茶咖啡饮品店使得零食饮料支出独占一头;越来越贵的纸质教材和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成为必要的学习支出;各种宿舍收纳神器、装饰好物也在生活用品中占比不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们在流媒体方面的花费增加了,连续包月包年的音乐APP、视频APP、网站会员已成为常态。
数码产品更新迭代飞速,购买数码产品也成为一项较大支出,据《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大学生平均每14个月更换一次手机。
由于疫情,许多学生居家上课或出校困难,线上购物与校内商店成为首选。也是这几年,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喜欢的博主UP主的种草、朋友的推荐也成为许多人的消费选择,但同时大学生们对网络KOL的甄别和自主思考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人际社交成为新兴支出且占比较高,在这个“社恐”越来越多的年代,不少人却不得不为社交支付一些费用。与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娱乐休闲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密室、探店、展览、戏剧、演唱会……多样的选择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充实精神世界以及找到兴趣所在;朋友小聚、同门聚餐、社团团建等各类社交场合也比以往更多了。
④超过一半大学生使用过超前消费分期产品
不少大学生走上理财道路
时代终将属于年轻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多层次的消费场景,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更愿意在这些场景里消费买单。
眼下,“双十一”的购物热潮正在影响着这个崭新的社会群体。作为中国最年轻、最有消费欲望的大学生是这次“双十一”狂欢节的主要参与者,虽然大学生消费的金额有限,但是,大学生的消费热情却是最高的。
所以对于大部分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而言,即便是拥有固定可支配生活费,但仍有大部分学生会超前消费。
据《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使用过分期产品的大学生占比50.7%,分期付款为过半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支撑。利率相同的情况下,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花呗、白条作为透支手段使用,信用卡在拉新用户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与超前消费不同的是,在同样的情况下,一个新兴消费领域就是投资理财,逐渐树立的理财意识、愈来愈丰富的投资渠道使得更多的大学生走上了自主理财的道路。
据《2021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87%的在校生的投资本金在一万元以下,其中本科生投资本金更多来源于生活费,硕士生、博士生投资本金来源占比最高的是实习兼职所得。
超过半数的本科生选择购买低风险产品,硕士生对各平台的选择较为平均,本科生投资渠道则较为单一。在不同年级中,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都保持着较高的渗透率,而银行APP的理财使用率则随着学历升高逐渐降低。
一份第三方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4.9%的大学生赞成超前消费,近四成超前消费金额在500—1000元。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以及大学生消费需求的增加,所以目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行为日益普遍和流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超前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资金压力,但也容易陷入消费陷阱,所以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自我管理意识十分有必要,花钱应“三思”而后行,更要学会拒绝不良机构贷款。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是如果把明天的钱提前透支,明天又在哪里呢?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1月会员只需1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fcw11888
给力项目:丰创网贵宾会员
可免费下载
友情提醒:丰创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定期分享你意想不到的网络思维
,干货教程!
据说扫下这个二维码的,一个月都可以赚几万块!试试就知道哦。